06月23日, 2013
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老师,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因此,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教师;应积极的反馈。因此,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教师应积极评价,哪怕只是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善于捕捉,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体味创新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新情感的动机,以更大的热情去进行新的创造性活动。
学生水平千差万别,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自觉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深刻性都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要根据各学生的实际进行评价。对后进生,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亮点,就要夸大地表扬鼓励,“你真聪明!”“你的理解是个创造!”这些话犹如一股暖流给后进生带来无比的喜悦。对优等生,除了肯定、外,还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鼓励其创造能更准确、科学、深刻。如:“你有独特的见解!还有别的说法吗?”“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就想到了,还有更好的吗?”“你的想法很好!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样既表扬了他们,又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造。
迟延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和缓、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在教学中,迟延评价原则同样值得推广,特别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如在教学《做风车的故事》时,同学们对“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这时,为了让同学们充分讨论,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才由老师作总结评价。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文/王尚;高中物理网力学组主编。王尚老师《物理自诊断》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的辅导书,热卖中。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孩子学习物理吃力,欢迎您联系笔者物理补课。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关注可免费领取物理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