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23日, 2012
60.5万元,是东莞虎门籍学子黄绮琪2010年考上清华大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总额,曾成就了东莞史上最高高考奖学金。他只是众多获奖孩子中的一个。截至7月16日,东莞今年已经有21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包括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录取。他们将有望分别获得镇政府提供的30万元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社区和村级的奖励,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将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见7月30日《东莞日报》)
对优秀考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其他学弟学妹的学习斗志,恩,这倒也不差。可上升到几十万元的重奖程度,引起了社会巨大轰动和争议,这就值得忧虑和反思了。尤其是,这么多的奖金,落到了尚未成年或刚成年的高中生身上。
“高分考生”得到几十万元的重奖,无意中在传达这样一种观点,考上了名校,才是真正的教育骄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这会让更多考生和家长为了追逐奖励,而坠入“分数崇拜”误区中,在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中不厌其烦。宁愿牺牲更多的快乐、探索,而成为“学习机器”、书呆子,让本已非常顽固的“分数单打一”,让白热化、残酷的掐尖竞争,得到肆无忌惮的深度强化和“经济强化”。当然,也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教育评价和改革方向,扔到了一边。这个“教育战车”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可谓是越走越远。
特别是在高考状元已经不再是“成功标本”的当下,比如《2011两岸“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大陆地区“高考状元”扎堆商科,就业并不理想,今天的“状元”也许就是明日黄花。
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少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罕有‘高考状元’”。 未来成就与当下的高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这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理念。虎门镇还将“分数成功”当做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误导。
为了助推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其重奖“高分考生”,不如多在“多元评价”中努力担当,用公共财政的奖励,吸引更多学校和考生多注重“多元发展”,多注重“分数之外的东西”。
比如对于那些取得了出色发明创造的学生进行重奖,让创造性学生得到更多发展机会,让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学校常态化的发展理念。
还比如可以对那些具有公益情怀的优秀学生进行重奖,鼓励更多孩子奉献社会、献身公益事业的高尚人格。还可以对优秀道德标兵,进行重奖,倡导更多孩子孝敬父母,厚德载物。这些要比上述陈旧的功利化和市侩化的“追逐高分”更有发展和导向意义,更有理性教育价值。为了助推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其重奖“高分考生”,不如多在“多元评价”中努力担当,用公共财政的奖励,吸引更多学校和考生多注重“多元发展”,多注重“分数之外的东西”。(人民网)
文/王尚;高中物理网力学组主编。王尚老师《物理自诊断》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的辅导书,热卖中。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孩子学习物理吃力,欢迎您联系笔者物理补课。微信公众号:teacherws,关注可免费领取物理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