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独生子女的艺术

物理网

有的人过分估计了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消极方面。似乎,一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独生子女不适用了。我们以为,传统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科学与艺术对独生子女教育都是适用的。不应当过分强调独生子女的某些弱点,独生子女身上的弱点,主要是由家长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引起的。这些弱点在有的长子、长女身上,或者末生孩子身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同样是由家长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引起的。因为长子长女的家庭环境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在幼年时期是相似的。而末生孩子往往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甚至是溺爱,在这一点上与独生子女也有许多近似之处。人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独生子女在智力和生理发育方面比非独生子女优越,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心理环境。而在个性品格方面不如非独生子女,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往往过分保护,比较溺爱。显然,如果家长头脑清醒,教育子女比较明智,有意识地克服独生子女教养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倾向,那么,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就会是令人满意的。在各个方面都不会比非独生子女差。
所谓教育独主子女的艺术,指的是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使个别进行的家庭教育与在集体中进行的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克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不良倾向(自我中心、任性、懦弱、懒惰、意志薄弱等不良心理和习气)。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使他从小失去了天然的“儿童社会”的生活体验,不善于与同伴相处。他们既没有与兄弟姐妹吵嘴打架闹矛盾的经验,也没有与兄弟姐妹在父母面前争宠的心理体验。他们显得更加单纯,更加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他们习惯于一个人摆弄玩具,习惯于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习惯于别人服从他的意志,而自己决不愿意服从别人。他们想玩别人的新玩具,但是自己的玩具却不愿让别人玩。针对这一特点,家长应当充分利用儿童集体的教育功能。例如,幼儿园的老师在家长的支持下组织一个“我的玩具大家玩”的活动,就很有教育意义。如果家长担心自己家的玩具被别的孩子玩坏了,不舍得拿出来,或者只同意拿旧的玩具,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产生不良影响,会强化孩子的自私观念。有许多家长把孩子应当自己动手做的事,全部包下来。什么都预备好了,孩子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必然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有远见的家长总是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鼓励孩子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比赛洗手帕或者洗菜,看谁洗得又干净又快,又省水。家长应当积极支持,事先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事后要进行总结,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要告诉孩子,只有平时多参加这种劳动,比赛时才会有好成绩。家长应当明白,孩子的依赖心理是家长的“包办代替”造成的。小学生的家长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的事情是普遍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妨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会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甚至发展成为“幼稚病”,延缓了孩子的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有一位小学校长反映,亚运会期间,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到三环路边的绿地参加义务劳动——清扫绿地杂物。许多家长也跟着去了。一会儿递上一瓶汽水,一会儿送来一支雪糕。或者,干脆让孩子坐在树下乘凉,家长代替孩子劳动。学校暑假组织高年级学生过几天夏令营的集体生活,家长要求跟着去。为的是给孩子洗脸洗脚,夜间给孩子盖被子。这种过分保护必然带来诸多弊端——延缓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有这样一位独生子女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孩子2岁半的时候,就规定孩子每天负责用刷子刷一遍四个椅子垫,并且每天检查孩子是否做了,若主动做了,就表扬几句,若是没有做,就要求他补做一次,并嘱咐他说:“明天可别再忘了”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刷子去刷椅子垫。似乎,这是他的责任。孩子到了3岁,就跟妈妈一起洗衣服,拿肥皂盒、送搓板,洗小手绢,都是他的事。5岁时,就自己能洗背心和裤衩了。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全家的大件衣服、被里、床单、窗帘,都是他负责洗。孩子5岁时,爸爸打水提一只大桶,他跟在后面用小奶锅端水。爸爸倒垃圾,也为他特制一个小垃圾箱,天天倒垃圾,孩子上了初中,这两项家务劳动全由他包下来。孩子不但养成了劳动的习惯,而且强化了劳动观念。
这位家长还十分明智地指导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教会孩子处理好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矛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孩子形成了节俭、勤奋、友善、敬爱父母、助人为乐、富于责任感和同情心等一系列优良的品质。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独生子女通常所表现的缺点和弱点。
儿童的社会化,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脱离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儿童的社会化就不可能实现。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最初媒介。儿童社会是儿童实现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独生子女因缺少与同龄人的接触,活动范围又受到家长有意无意的限制,影响了孩子获得儿童社会的生活体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他们往往表现为我行我素,不顾别人,不合群,或者表现为胆小怕事,缩手缩脚,笨手笨脚。如果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大胆地进入儿童社会去游戏、交往和磨炼,许多缺点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克服。家长应当记住:儿童从同龄人交往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从家长和成年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要多。
孩子需要儿童社会的生活,需要有自己亲爱的小伙伴,成年人是不能代替的。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不被同龄人接纳,没有或失去伙伴更痛苦的事了。家长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和游戏时会发生冲突,即使孩子们发生了冲突,家长也不必介入,帮助解决。家长更不要限制孩子的伙伴的年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年龄大的孩子玩,会受欺侮。与年龄小的孩子玩,又会变得幼稚。这些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孩子与年龄大的孩子玩,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孩子与年龄小的伙伴玩,可以充当保护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些都是儿童实现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实践活动。儿童正是在各种活动中,在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交往中,学习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从而实现自己的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来自:望子成龙的教育人博客)

王尚微信公众号

目前幼教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应引起社会关注

文/马宝 来源:物理网 目前,幼教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一问题值得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关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春香也呼吁相...

学习点拨|课堂认真听,多归纳避开做题马虎|高中

作者:王尚,北京市物理教师,高中物理网力学组主编,著有《物理自诊断》等辅导书,微信、头条、抖音等全网总视频播放量千万级。 物理学...

高中物理指导|学物理每一天都要总结归纳?

作者:王尚,北京市物理教师。 学生问题:是不是每天都要做总结呢?王尚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学生问题与王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