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认知规律。

物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高中物理老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认知规律。

王尚微信公众号

高中物理指导|课上要认真听课,课下应多看笔记复习|方法

作者:王尚,北京市物理教师,高中物理网力学组主编,著有《物理自诊断》等辅导书,微信、头条、抖音等全网总视频播放量千万级。 学习物...

暑假提醒:游学不等于游玩

来自南方日报的一则报道说的很在理,海龟也应理性面对就业压力。南方日报对广州若干海龟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海归的就业并不理想,也存...

洛伦兹力的左手判定方法?

学生物理学习问题:洛伦兹力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王尚老师: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定,具体为: 伸展左手,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