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认知规律。

物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高中物理老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高中物理基础认知规律。

王尚微信公众号

提高听课效率:带着思考题听课-初中物理|初三物理学习指导

作者:王尚,北京市物理教师,初中物理网力学组主编。 近期,很多学生问我如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在这里我简要做个回复。 物理成绩好的...

答:为何同济的毕业生出来是做游戏解说?

转自魔兽解说员xiaoy新浪博客 以前写博客,是觉得写博客很流行,很能装逼的事情,很特立独行,所以那时候很渴望有很多人看自己的博客,...

留言板问答:分子动能与什么有关系?

物理网(gaozhongwuli.com)的留言区是高中生与物理网编辑、老师交流的平台。如下的这几个问题,是同学们在留言板问我们的,我们做一个...